劉益謙 - 人物概述
劉益謙先生,曾就職於上海森林電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邁爾福電工設備有限公司,現任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2007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位列第234名,資產為35億元。“2008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位列第261名,資產為30億元人民幣。
出生於上海的劉益謙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創業,當時做過很多行業。他最初創立了一個生產皮包的家庭作坊。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劉益謙又做了兩年的出租車司機。此後,他還開過百貨商店。90年代初,劉益謙在剛剛成立的證券市場中發現了機會。
在資本市場取得的第一次成功來自100股“豫園商城”股票。1990年,劉益謙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買入100股“豫園商城”,因為當時人們對股票的認識不足,一些股票被過度炒作,1991年,劉益謙的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萬元的價格賣出,淨賺了近100萬元。
劉益謙 - 成長曆程
1980年,上海富民街。劉益謙初二就開始在這裏幫舅舅做皮具生意,手工做一個人造革手提包可以掙1塊錢。生意紅火後,他還外包給別人做,每天“賺100多塊不在話下”。⠢你們讀書吧,我賺錢去了。”初中沒畢業的但已是“萬元戶”的劉益謙在心裏這樣對上了高中的同學們說。但他並非沒有憂慮,“我每天都在想,如果皮具生意不好了,我拿什麽混飯啊。”3年後,20歲的他在豫園商場租下了一個小鋪麵,經營小百貨。⠠那時常去南方進貨,坐火車回上海下車後卻老也打不到出租車,劉益謙很快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我是上海最早自己出錢考駕駛執照的。”他說。1984年時,考一個駕照學費高達6000多元,敢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確需要勇氣。4個月後,他買了兩輛車,和哥哥做起了出租車生意。“那時候做出租車完全是暴利,滿街都是找車的,從十六鋪到碼頭,3公裏要收人家50~60塊,比現在還貴。”⠠
“我沒有讀過什麽書。初中沒畢業,為什麽呢?因為有錢賺……我記得老師對學生就講過一句話,‘你們要好好讀書,今後一定要考上大學,考不上大學老婆都娶不到’……現在變化多大,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那時候老師也不知道讀書是為幹什麽,讀書人是沒想法的。當然我不是說我沒讀書很光榮……我是說這種教育方法到底對不對?應該用什麽去教育一個少年?我個性中有很叛逆的一麵。”2007年4月,他在接受采訪時的這番激越陳詞,也許正是對他沒有承認但難免存在的那段“初中肄業”之心理陰影的了卻。
劉益謙 - 財富積累
不放過每次暴富機會
46歲的劉益謙,其致富曆程,絕對可以讓每一個有創業欲望的人心旌搖蕩。但他的故事,或許誰也無法拷貝,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那些非理性的參與者們為個別幸運者創造的暴富機會,幾乎是永遠地成了曆史。
劉益謙是一個地道的上海人,有著與生俱來的精明,也有著吃苦耐勞的務實與強烈的財富積累意識。據相關介紹,他早在初中畢業後就開始了創業,而其創業起點是一個生產皮包的家庭作坊,劉圍著這個作坊像個蜜蜂一樣,前後經營了十多年。在1980年代中期,他又做了兩年的出租車司機。此後,他還開過百貨商店――他是一個能不斷地尋找新蜜源的蜜蜂。
那時的劉充其量還隻是一個勤勞致富的上海市民。不過他很快找到了新的財富積累方式,劉益謙開始炒賣國庫券。當時,由於人們購買國債不是很積極,不少銀行為了完成銷售指標,隻好打折賣。100元麵值的國債市價隻有70元,而當時國債的年利率高達11.89%,僅折扣和固定利率,就能穩賺40%多。殷實的劉益謙走上了通過非實業經營而獲得利潤的道路,這種嶄新的財富積累經驗使他看到了新的前程。
1990年代初,中國證券市場在上海起步,在一個對股票和股市還缺乏理性認識的年代,人們瘋狂的致富欲望與背乎常理的股市淘金觀製造了大量的暴富機會,而劉益謙成了幸運者。1990年,豫園商城發行股票,由於劉擁有豫園商城城隍廟市場的鋪麵,他對該公司有信心。於是他以每股100元的價位,買入了100股豫園商城。生命中的第一隻股票成了劉財富之路崛起的轉折――在豫園商城股票以失去理性的瘋狂勢頭一路狂漲的過程中,劉居然能冒著巨大的風險一直持有,直到1991年,劉益謙的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萬元的天價賣出,淨賺了近100萬元。
1992年元月,“股票認購證”這一顯然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東西亮相上海灘,已經掘到第一桶金的劉在這張麵值為30元的認購證上又找到了新的機會。和那些集中在黃浦區工人文化宮的人們一起,劉益謙成了上海灘第一批認購證的專業炒家。他又一次演繹了當年最激動人心的造富故事。當時,大多數參與者希望通過炒作賺取差價,但劉益謙計算後發現,股票認購證的中簽率為10%左右,中簽後其價格會超出成本很多。於是他以類似期貨交易的手法大量高價收購認購證,認購證平均市價隨之上升,在搖號後再拋出去。據他的回憶:成本30元一張的股票認購證平均以6000元的價格賣出,大概翻了200倍。
1993年,劉益謙在繼續炒作認購證的同時,開始涉足股票一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1994年底,已經擁有較為雄厚資金實力的劉益謙開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在與多家機構做空327國債的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了多頭主力中經開的凶悍勢力,他立刻由空翻多,躲過一劫。資本市場上的摸爬滾打使劉很快地發現新奶酪,而此時的他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地作個人投資者了,因為他發現更有吸引力的“資本金礦”是那些尚未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但這是個人投資者不允許進入的領域,劉想到了成立公司。
2000年初,劉益謙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很快地,新理益便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大名鼎鼎了。關於新理益,劉益謙說,這個名稱三個字中的“益”除了與他本人的名字吻合外,也有“運用新的投資理念獲取收益”的意思。對於劉益謙而言,他的確是把這一理念用到了極致。新理益很快就成為囤積法人股的大玩家。2000年10月13日,新理益通過競拍方式獲得瓊能源952萬股法人股,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新理益頻頻出手,以受讓或競拍的方式先後進入北大車行、河北華玉、百科藥業?、安琪酵母、威達醫械等上市公司的股東行列。
低成本介入,大手筆投資,然後靜待升值,劉益謙在資本市場上的成功經驗為新理益的運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敏稅的嗅覺。劉把握住了機會,財源滾滾而來。當市場中人士驚歎法人股是“中國股市最後一座金礦”時,新理益已將十幾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納入囊中,先後進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東之列。財富的滾雪球積累使劉益謙感覺到了資本經營甜頭,但他也逐漸地對實業有了興趣,他開始嚐試經營一家公司。
劉益謙 - 做事原則
1、必須有較大利差的存在,至少要兩倍。也就是市場價格被嚴重低估了。
2、必須想清楚出現任何不好結果的應對策略。
3、投資的心態介入,投機的心態操作。⠀
劉益謙 - 資本獵豹
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湖北“百科藥業”約20%的國有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劉益謙第一次座到了上市公司董事長的交椅上。
進入實業經營以後,劉為自己此前舉牌“愛使股份”找到了一個解釋,他稱此前的舉牌就是想進入實業經營,但是沒有成功。2002年3月21日,上海著名的“三無”概念股愛使股份遭遇到新理益和百科藥業聯合舉牌收購,兩家公司通過上交所購入愛使股份普通股1500.65萬股,占愛使股份發行在外股普通股的5.008%。新理益舉牌的目標,直指持有愛使股份總股本剛剛超過5%的實際第一大股東明天係。當時各界紛紛猜測,有人稱新理益純粹是助明天係炒作愛使股價。此後不久,新理益退出,據劉益謙自己介紹,新理益選擇了退出,是因為明天係有經營的實力,且新理益進入的均價大約是9元左右,出來的價錢略高於此,並沒有虧錢。
媒體將劉益謙稱為“資本獵豹”。的確不錯,劉的成功在於較早地進入的資本市場而且具有異乎尋常的財富捕捉能力。據劉益謙自己對媒體的講述,新理益參與大筆投資的上市公司還有許多�由於沒有達到5%的公告線或者沒有進入十大股東名單而不為人所知。除了法人股投資,新理益的投資幾乎囊括了股票市場上所有可以投資的品種。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資本實力的不斷擴張,已經使劉越來越有能力更多地把握住財富機遇。2000年9月,一投資者因資金緊張,希望劉能夠以3.2元的價格受讓20萬股他已經捂了兩年多的申能股份法人轉配股。劉全部吃下後僅僅兩個多月,這部分轉配股就上市流通,他最終以每股21元的價格賣掉,賺了將近300多萬。“以投資的心態介入,以投機的心態操作。”這是劉多年資本運作的心得。
劉益謙 - 長線投資
上市公司董事長
劉益謙越來越注重長線投資,他當年以每股1元的價格競拍所得的一汽轎車4000多萬股法人股股權,據稱地下市場現已漲到每股4元以上,但他還是穩坐泰山,聲稱要持有到流通上市以後。去年底,中證報根據根據新理益已成為前十大股東的10家上市公司計算,推斷劉的財富為10.9億元。但是目前看來,10.9億的身價,是過於保守了。劉益謙在上海一家高爾夫俱樂部購入的價值3000萬元的別墅已開始裝修,可他卻連怎樣拿高爾夫球杆都還不會。用這位40歲的“新理益”當家人的話說,他這是“窮人命”。2003年春節後,剛剛做完一個小手術的劉就在希望自己在上市公司“百科藥業”股東大會前盡快好起來,因為在這個會議後,劉將第一次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長線投資 考驗耐心
在成立新理益之前,劉一直以個人身份從事股票投資,劉說:“個人投資的成本低,就個人投資,但像受讓法人股這種個人不能做的,就需要由公司來運作。”於是2000年初,劉益謙成立了後來聞名中國資本市場的”上海新理益投資“。就在有人驚呼法人股是“中國股市最後一座金礦”時,“新理益”已購入了十幾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由於國有股?法人股存在流通的預期,因此“新理益”在流通之前低價大量吃進,擬在流通後高價拋出。在未流通之前,則將部分所持國有股、法人股質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劉益謙的得意之作,是以每股1元的價格拍得“一汽轎車”1900萬股股份,目前這些股份的價格已超過每股4元。
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湖北“百科藥業”約20%的國有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劉益謙也將第一次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劉把這次行動稱為“在實業經營中的一次嚐試”而在此之前,“新理益”進入前10大股東的上市公司有12家,但沒有一家是第一大股東,劉益謙對此的解釋是:“當時我們不願在公司管理上牽涉太深,因為企業管理非我所長。”對這些低價介入的上市公司,劉益謙的計劃是“長線投資,持有10年以上”。
談到國有股減持,劉認為:“還是最開始的減持方案可行,在沒有定論之前應該首先停止新問題的產生,等到市場容量擴大了,非流通股的比例下降,那時再解決就容易了。”談到對金錢的看法,劉益謙說,“人生的財富不僅僅在於金錢,比如家庭?別人的認可?社會關係等,都是財富。”“新理益”目前隻有8名員工,學曆都不高。劉的主要助手是他以前的股票經紀人,也是收購上市公司的主要操盤手。劉益謙說自己也以個人名義參與了二級市場的投資,但“相對於新理益,這部分很小”⠥𐍦本市場中存在的機會,劉益謙的看法是:“隻要證券市場存在,就一定還有機會。”
劉益謙 - 財富解碼
三步曲:第一步,2000年的初涉水,當年劉益謙染指的上市公司有5家,分別是海南椰島、恒大地產、河北華玉、ST北科和ST金盤,新理益為此支付的現金成本在5700萬元左右(注:投資成本不詳的按每股1元計);
第二步,2001年的“進入狀態”,新理益在該年一共拿下6家,而且持股份額也明顯增多,分別是百科藥業、安琪酵母、上風高科、威達醫械、一汽轎車和如意集團;
第三步,2002年的“步入低潮”,是年新理益僅拿了一家:ST中華,占2.34%。對於接盤法人股先冷後熱,以至轉向實業的舉措,劉益謙也並不諱言:2001年10月監管部門禁止法人股拍賣的規定對其“有所影響”。新理益為拿12家上市公司法人股,總計投入資金已躍4億現金。在所投資中,新理益似乎並不特別注重上市公司的“資質”,12家之中便有3家淪為ST公司,按2003年第一季度末每股淨資產數,有5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更有兩家淨資產跌為負值。據測算,僅從法人股的價值而言,新理益對12家上市公司的投資略有盈餘,達4.38億,贏利麵為4000萬左右。而若按所持股權計算市值,其個人紙麵財富則已達到11億附近。
劉益謙 - 個人財富
麵對資金鏈斷裂的“大是大非”問題,劉益謙旗幟鮮明,但在論及他,以及他的新理益。劉益謙不失圓滑,時常“語焉不詳”。劉益謙是上海炒股圈子中的知名人物有“毛毛”之稱。在上海灘,劉益謙一直是個具有神秘色彩的人。劉益謙在2000年起設立新理益,其特色在於“不關注主流的二級市場,卻等著在證券邊緣市場掘金”。對劉益謙的資產,有比較確鑿證據的是,2000年新理益投資管理公司成立時的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並僅過了一年多,2002年,其注冊資本已飛升到3.3億元。由1000萬至8000萬最後而至的3.3億,其注冊資本金的追加,是否是新理益的利潤部分,似不太可能。據相關公告披露,2000年,新理益的利潤為188萬元,2001年1-5月,利潤為62萬元,據此推算,新理益2001年利潤當在150萬左右。
2011年5月12日,胡潤研究院與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高傅財富俱樂部聯合發布《高傅2011胡潤上海財富白皮書》,其中,葉立培、劉益謙和38歲的江南春成為上海本土的三大首富。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