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在AI浪潮與政策紅利的雙重催化下,相關賽道獲得了大量資金的追捧。在此背景下,作為AI四小龍之一的,也迎來了一波上行行情,這場資本盛宴中,雞缸杯大佬劉益謙“躺賺”約3.5億元的浮盈。
AI賽道頻現的利好,直接拉動了雲從科技的股價表現。
2月24日阿裏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阿裏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這直接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亦帶動了相關概念股的大漲。
事實上自deepseek橫空出世開始,大模型賽道一直利好不斷,作為該賽道上的企業,雲從科技也迎來一波大漲。截至2月27日收盤,雲從科技報23.84元/股,這也意味著,僅僅一個月出頭的時間,公司股價便大漲約114.2%,公司市值也來到了247.2億。
雲從科技大漲的股價,自然讓公司背後的一眾股東賺的盆滿缽滿,其中資本大佬劉益謙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躺賺”約3.5億元,實控人劉偉也大賺了一筆。然而,二級市場一派繁榮下,雲從科技也有著不小的隱憂。

一個月
大漲114%
DeepSeek再掀大模型浪潮,也令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股價飛漲。
近一個月來,人工智能賽道獲得眾多資金押注,這也令相關上市公司獲得了不小的漲幅,雲從科技便是其中之一。根據數據,從1月24日開始,雲從科技的股價從11元/股左右,上漲至23.84元/股,漲幅約114%。
公開資料顯示,雲從科技的主營業務是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應用,麵向客戶提供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公司主要產品或服務包括人機協同操作係統、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從公司層麵看,這輪大漲離不開雲從科技的提前布局。早在2023年9月5日,雲從科技就曾表示,公司與華為攜手並進,已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並通過雙方市場營銷渠道,向目標客戶推廣從容大模型一體機。
2024年12月11日,雲從科技還在投資者活動關係記錄表中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與華為攜手前行,持續推動與華為在鴻蒙係統、昇騰芯片等關鍵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不斷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持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共同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以及智能化轉型。
除此之外,雲從科技還強調,公司一直基於人機協同操作係統積極探索相關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遠景是打造一個具備“四肢軀幹”和“大腦”的機器人,公司一直致力於用技術創新賦予“軀幹”靈魂,打造有競爭性的“神經”和“大腦”,讓AI具備人機協同能力。
隨著DeepSeek的性能突破大幅降低技術門檻,推動算力需求激增,雲從科技憑借與華為昇騰芯片、鴻蒙係統的深度合作,成為國產算力產業鏈的核心受益標的。
此後,雲從科技又於2025年2月6日表示,公司持續致力於通過模型蒸餾和工程優化降低模型成本,提升技術效率,提供自研模型和適配各類第三方模型(包括但不限於DeepSeek)的Agent應用及服務。
市場層麵,DeepSeek成功挑戰了全球AI市場的現有格局,同時也深刻重塑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企業的認知與估值邏輯,推動中國科技資產從估值修複邁向估值成長的新階段。高盛甚至大膽預測,MSCI中國指數在中性預期下2025年有望上漲14%,樂觀預期下漲幅可達28%。
同時,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對AI賽道的支持力度。2025年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明確要求各中央企業將發展人工智能(AI)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欲借此加速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並推動企業利用AI技術實現標誌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

劉益謙、劉偉
“躺贏”
如此飆升的股價也促使雲從科技背後的股東“躺賺”,資本大佬劉益謙便是其中之一。
據公司三季度數據顯示,除持股19.78%的常州雲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佳都科技外,雲從科技背後的股東還包括創領資本在內的不少投資機構,同時也出現了劉益謙的身影。
劉益謙與雲從科技的交集從2017年12月講起,劉益謙通過兩輪增資,一舉成為公司第五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雲從科技招股書內容,報告初期,劉益謙認繳出資255.88萬元,占出資比例的2.93%。
招股書內容顯示,2017年12月20日,包括劉益謙在內的14名投資人共同出資3.74億元認繳雲從科技新增注冊資本1165萬元,其中劉益謙出資5千萬元認購。
2018 年 8 月 24 日,廣州雲從股東會作出決議,同意劉益謙等10名投資人共同以現金方式出資4.83億元認繳廣州雲從新增注冊資本717.9688萬元。其中,劉益謙繼續出資5千萬認購雲從科技新增注冊資本74.3萬元。
在2019年,雲從科技改製後,劉益謙的持股數量為2427.84萬股,直至雲從科技2022年5月上市前,持股數量仍未改變,持股比例則變更為3.86%;上市後,劉益謙的持股數量保持一致,持股比例稀釋至3.28%。
2023年5月29日雲從科技限售股解禁後,劉益謙開始資本騰挪。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劉益謙持股比例在5%以下,所以其在雲從科技上的資本運作較為隱秘。但從持股方式上看,劉益謙對雲從科技的持股,從個人直接持股變為了直接持股和間接持股相結合的方式。截至去年9月末,劉益謙直接持股1024.42萬股,其旗下的新理益集團持股1734萬,共計2758.42萬股。
倘若從去年9月末至今,劉益謙及新理益集團對雲從科技未進行減持,在近一個多月劉益謙在雲從科技上爆賺了約3.5億浮盈,同時也讓進一步拉升了劉益謙投資雲從科技的總浮盈。
除此之外,雲從科技原始股東佳都科技和其背後的劉偉同樣大賺,根據該公司招股書顯示,佳都科技是前者的原始股東,上市後持有雲從科技4911.8萬股,持股比例為6.63%,位列二股東之位。
不同於“長情”的劉益謙,劉偉在解禁後頻繁的買賣雲從科技股份,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佳都科技仍持有3772.36萬的公司股票,以此計算,佳都科技近一個月同樣大賺約4.8億。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三季度佳都科技減持了雲從科技上千萬股股票,結合這一時間段雲從科技的股價看,此舉令佳都科技錯失上億浮盈。

業績
隱憂
即便近來股價表現一片大好,也難掩雲從科技疲軟的業績現狀。
雲從科技的故事始於創始人周曦的跨界求索,作為一名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天才科學家”,早年周曦因癡迷《星際爭霸》的AI算法開啟科研生涯,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期間6次斬獲世界大賽冠軍。
2011年周曦放棄美國優渥條件,響應中科院“百人計劃”號召回國組建AI團隊。2015年,周曦攜中科院團隊“裸辭”創業,與同窗溫浩、李繼偉創立雲從科技,此後數年,雲從科技逐步成為“AI四小龍”之一。
然而一路走來,雲從科技仍處於虧損狀態。梳理財報數據後可以發現,雲從科技至今都未能實現盈利。從2017年首次披露業績至2023年,雲從科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具體來看,雲從科技的分別虧損了1.06億、1.81億元、6.40億元、8.13億元、6.32億元、8.69億元和6.44億元,這七年累計虧損達到38.85億元。
2024年,雲從科技的業績頹勢仍在延續。根據公司發布的2024業績預告數據,2024年雲從科技的歸母淨虧損為5.90億元至6.88億元,雲從科技在公告中解釋稱這是由於“產品與客戶結構的優化調整。”至此,雲從科技近八年總虧損額超44億元。
更為嚴峻的是,從2022年開始,雲從科技的營收也不斷下滑。2022年,雲從科技的總營收僅為5.26億元,同比減少51.06%,下滑幅度頗大。即便是2024年前三季度,雲從科技的營收表現依舊不理想,僅為2.27億,同比下降34.51%。
為了破局,周曦選擇不斷加深與華為間的合作。2月13日,雲從科技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在與華為的合作中,雲從科技始終保持著緊密且深度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一體機推出之前,雲從科技已經完成了大量適配工作,包括但不限於華為、等國內主要芯片企業。除此之外,受Deep Seek開源生態以及海外限製因素的雙重影響,雲從科技通過優化參數調配,顯著提升了華為昇騰一體機在PC端和端側設備上的適配能力。
整體來看,憑借著Deep Seek掀起的行業熱潮,雲從科技或迎破局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