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16:08:34 阅读: 86次
作為歐洲最發達的國家,德國的崛起一直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從1871年到統一,德國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裏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資本主義強國。隨後,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戰敗。然而,德國在半死不活的失敗後,兩次得以東山再起。尤其是二戰結束後,德國僅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主導了歐洲一體化的宏偉進程。
今天,除了BBA奢侈品牌的流行,德國在青島下水道留下的油紙包仍然是教授們的春藥。
可以說德意誌民族確實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那麽,在男人幾乎被殺,物質財富幾乎一塌糊塗的情況下,為什麽德國的經濟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一飛衝天?史靜認為有以下原因:
1、人口素質
曆史一再證明,社會發展程度越高,對綜合國力的要求就越高。這裏的綜合國力不僅僅是土地、技術水平等硬實力,還包括人口素質、社會環境等軟實力。
而德國是一個軟硬實力都很強的國家。1871年,普魯士作為德國的代表,終於統一了德國。此後,德國各地區打破壁壘,為工業革命和經濟騰飛鋪平了道路。
與此同時,普魯士的軍國主義靈魂也注入了德國的體內,使德國具有了中央集權的特點,高度集權的模式也使德國在短時間內脫胎換骨。
除了30年內交叉完成兩次工業革命,德國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也全麵鋪開。到20世紀初,90%以上的德國人都接受過教育,其中不乏女性,這使得德國擁有大量的人才和熟練的技術人員。
二戰結束後,德國和德國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清算。據統計,戰後東歐國家有1200多萬德國人被驅逐出境。他們在逃跑途中被打死打傷,其餘的大批返回德國和奧地利。雖然他們的到來一度給滿目瘡痍的德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也帶來了大量的高素質人口,是德國戰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國際環境
作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慘烈、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二戰徹底改寫了世界格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主導國際秩序。作為戰爭的始作俑者,德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懲罰。
除了隆興、東普魯士和西裏西亞的土地被蘇聯和波蘭瓜分了一係列肥沃的土地,其餘35.7萬平方公裏被美、蘇、英、法瓜分。然後隨著美蘇爭霸格局的到來,最終形成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
以及二戰後的懲罰對德國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災難,但美蘇爭霸也讓德國“烏雲背後都有一線光明”。由於地處美蘇爭霸的前沿,戰後聯邦德國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馬歇爾計劃為聯邦德國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專家預測的隻需20年就能清理廢墟的情況並沒有發生,聯邦德國隻用了10年就重回歐洲經濟第一兄弟的位置。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而且為了對抗蘇聯和共產主義陣營,美國默許德國在戰後主導的歐洲一體化,使德國實現了曲線統一歐洲的目標。相比之下,民主德國雖然實力遠不如聯邦德國,且二戰後期經曆了蘇聯的瘋狂劫掠,機器設備更是大量被運往蘇聯。但在二戰結束後,作為對抗資本主義陣營的窗口國家,民主德國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扶持,其經濟實力長期雄踞共產主義陣營第二位。
可以說,兩大陣營的競相扶持,是德國能夠在短期內東山再起的重要因素,等到1990年德國統一,經曆短暫陣痛的德國再度傲視群雄。
3、曆史機遇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二戰的深度參與雖然令德國獲利頗豐,卻也損失慘重。
不過二戰後幾場局部性的戰爭,尤其是朝鮮戰爭,卻為德國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根據曆史教科書的記載,日本因朝鮮戰爭而賺得盆滿缽滿,美國雪片般的戰爭訂單為日本帶來了戰後經濟起飛的第一桶金。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朝鮮戰爭在成就了日本的同時,也讓德國尤其是聯邦德國起死回生。
由於二戰對德國的恐怖破壞,戰後的德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時經濟發展水平甚至不如墨西哥,工人的月工資甚至買不了一包香煙。盡管英美法在占領區內推行了幣製改革,但改革的效果差強人意,德國經濟依然雪上加霜。
但是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改變了這一切,雪片般的軍火訂單紛至遝來,德國雄厚的工業基礎瞬間開足馬力,大量失業的技術工人也有了用武之地,德國經濟迅速多雲轉晴。
不僅如此,朝鮮戰爭還改變了資本主義內部不允許聯邦德國擁有軍隊的想法,聯邦德國由此組建了50萬的正規軍,從此步入正常國家序列。相比之下,日本直到今天依然是名副其實的殖民地國家。
可以說,德國在二戰後經濟的迅速複興是一係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多有疏漏,煩情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