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消費行業蛇年有哪些投資機遇,白酒估值是否調整到位?哪些細分領域有確定性機會?知名基金博主揭幕者對話圓信永豐基金權益投資總監胡春霞為您解析
開年至今消費指數仍為負收益,胡春霞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從消費整體板塊來看,消費行業本質上是一個經濟的後周期行業。眾所周知,中國人講究“量入為出”,普通消費者往往隻有在收入增加後,才會加大消費力度,因此消費行業的後周期特征較為明顯。在過去兩年,由於各種原因,普通民眾並沒有明顯感受到收入的增長,導致整體消費受到一定抑製。此外,像家電、食品飲料、住房、服裝等傳統消費行業,此前已經經曆了長期的上漲。如今,隨著基本生活需求的逐漸滿足,這些基礎消費領域更體現出經濟後周期的特征。回顧曆史,在2000年之後以及2014年之後,消費行業曾經曆過一段大牛市,當時正處於消費需求被逐步滿足和升級的階段。但到了現在,消費行業更多地反映出經濟後周期的狀態。因此,隻有當經濟數據逐步好轉,經濟複蘇的體感增強,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之後,消費行業才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其次,從市場表現來看,去年9月之前,部分消費股曾有明顯上漲。例如家電行業,其表現突出主要得益於此前政府出台的補貼政策,這些補貼有效刺激了家電需求。由於家電的更新周期較長,一般三五年才會更換一次,前期積累的需求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得到了集中釋放,相關股票也隨之上漲。然而,這種需求的集中釋放是階段性的,如果沒有更大的刺激政策,或者沒有其他消費領域的政策支持(比如建材、家裝補貼等),那麽此前的率先反彈已經充分反映了這部分需求。因此,今年整體消費指數表現較為平淡。
不過,消費行業也有一些亮點。例如影視行業,今年出現了像《哪吒》這樣票房大賣的爆款作品,帶動了相關板塊的表現。從更深層次來看,消費行業在基本需求被滿足後,可以分為實物消費和精神性消費兩大類。實物消費的增長相對較為緩慢,但精神性消費隻要能推出優質產品,消費者往往願意為之買單。當前,年輕一代對精神性消費的需求較高,供給創造需求的現象較為明顯。無論是從當前消費需求的層次來看,還是從優質產品的不斷湧現來看,精神性消費未來都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從海外經驗來看,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之後,娛樂相關行業也曾經曆過一段快速發展期,這背後反映的正是從實物消費向精神性消費轉移的趨勢。我相信隨著我們整體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精神性消費後續還是有比較好的機會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