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47:28
2025年,全球經濟狀況有望比大流行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好得多。經濟增長將保持穩健、通脹最終將得到緩解,這些都是各大央行降低利率的條件。但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快速擴張的良性循環將遇到一個重大障礙——政府無力或不願削減巨額債務。
除非出現重大的外部衝擊,否則2025年可能是全球經濟平穩增長的一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GDP將增長3.2%,與2024年持平,高於2019年2.9%的增速。其中,發達經濟體有望在2025年實現1.8%的增長,與大流行前1.9%的增速相差不多。

誠然,全球經濟增長仍將低於其長期平均水平。不過,相對溫和的增長前景也將伴隨著價格增長的放緩。IMF預計,到2025年,所有發達經濟體的主要央行將把通脹率控製在2.5%左右。
這種經濟環境通常對央行來說是幸福的。事實上,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主要央行都已經開始降息,市場預計它們將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降息。
在正常時期,經濟穩定增長、通脹回落和利率下降還會帶來另一個積極的結果——鼓勵政府削減公共債務。但政客們、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的政客,將會浪費這個勒緊褲腰帶的機會。這並不是因為全球財政狀況良好。事實上,IMF估計,到2030年,全球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100%,較2019年的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

發達經濟體的政客們已經接受了近乎永久的財政擴張狀態,因為財政緊縮政策會導致他們丟掉大量選票。Alberto Alesina等經濟學家發現,相當於GDP 1%的一攬子增稅計劃會使執政黨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平均丟掉7%的選票。
在美國,根據無黨派的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的數據,當選總統特朗普承諾的政策到2035年將使美國龐大的預算赤字再增加15萬億美元。在英國,工黨政府提出了到2029年每年增加近700億英鎊公共支出的計劃,並表示將通過增加借貸來提供一半的資金。德國可能也會效仿,今年2月的選舉可能會帶來一個在支出方麵更自由的德國政府。在歐洲,包括法國和意大利在內的七個國家違反了歐盟的預算規則。
政客們對財政擴張的偏好及其帶來的通脹效應讓央行官員們麵臨兩個令人不快的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對赤字和債務視而不見,繼續降低利率,這將導致通脹率高於2%的目標。很少有政策製定者會走這條路,因為他們擔心容忍物價上漲會導致持續的脹,這將給央行的信譽和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可怕的後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和他們的同行因在2022年和2023年任由價格失控而受到嚴厲批評。
第二種選擇是比市場預期更早地停止降息,並在通脹出現上升苗頭時再次開始加息。英國已經先行一步。根據LSEG收集的衍生品數據,投資者對工黨政府支出計劃的反應是押注英國央行將放棄預期中的一次降息。然而,隨著全球財政擴張在2025年蓄勢而上,投資者將不得不進一步降低對寬鬆政策的期望。這將使市場保持波動,政府債券收益率將保持在高位、從而推高融資成本。隨著政客們堅持走向財政“深淵”,購房者、債券投資者和企業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发表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