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多年以來的慣例,上市險企逐月披露保費,不過隨著實施新會計準則後,最近好像有些公司正在發生變化,隨“計”應變。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2月,(601628.SH,2628.HK)、(601318.SH,02318.HK)兩家保險行業巨頭未再披露2025年1月的保費收入情況。相比之下,(601601.SH,2601.HK)、(601336.SH,01336.HK)、(000627.SZ)等則如期發布了今年1月的保費收入公告。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保費數據並非監管要求披露的信息,是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實施新會計準則後,原來的保費數據不能完全反映人身險公司的保險服務收入情況,因而未再披露這一數據。
據了解,新會計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的計量中剔除了投資成分,也就是通俗而言的儲蓄成分,是原保費中確定性地要通過保險給付(包括滿期金、生存金、身故金或者退保金等)返還給客戶的部分。新準則的保險服務收入更多地反映了原保費中風險保障的成分。“所以無論從當期還是整個保單周期來看,新準則保險服務收入都比原來的原保費收入低了很多。原來的保費收入體現的是客戶交的實收保費,新準則的保費收入反映的是經營當期內保險公司承擔風險保障賺取的對價。兩個保險服務收入反映的不是一個概念,兩個數字不具有可比性。”上述業內人士說道,壽險公司一般都是錨定全年經營目標進行謀劃部署安排工作,從公司角度看,公布月度數據確實沒什麽必要。
自2023年起,中國平安便率先執行新會計準則,並追溯調整了同期報表。中國人壽則在2023年采用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過渡方案,自2024年起采用新會計準則。不過,還有上市險企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仍會披露2月的保費收入數據,但後續是否效仿同業不再披露目前尚不確定。
根據1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A股五家大型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實現保費約2.84萬億元,同比增長5.27%。具體來看,在保費收入方麵,中國平安取得保費收入8581.43億元,同比增長7.2%;其次為中國人保,取得的保費收入為6927.53億元,同比增長4.7%;中國人壽取得保費收入約6717億元,同比增長4.7%;中國太保取得保費收入4420.72億元,同比增長約4.4%;新華保險取得保費收入1705.11億元,同比增長2.8%。
在財險業務方麵,五家上市保險公司中僅有三家經營財險業務。整體來看,2024年太保產險、平安產險、人保財險保費同比分別上漲6.8%、6.5%和4.3%。2024年太保、人保和平安的車險保費增速分別為3.7%、4.1%和4.4%,預計隨著車均保費延續回暖趨勢,車險承保利潤率也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