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
截至2021年底,國內高鐵運營總裏程已經超過4萬公裏,成功突破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再次成為世界第一,而近期中國高鐵再次突破紀錄,隻不過這次被突破的是速度記錄,國內科研人員打造的超級高鐵時速可達800公裏,已經和飛機的巡航速度相差無幾,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是關鍵,高速磁懸浮交通係統問世之後,將能夠有效填補航空和輪軌高鐵之間的速度空白,保持高速交通領域的先進優勢。
圖為車頭
前文提到中國科研人員打造的超級高鐵最高時速可達800公裏,通常來說這一數據要和真空管道相配合才能達到,然而即使沒有這種配套設施,僅靠自身的優秀性能,它也能夠達到620千米每小時以上的運行速度,這台樣車的下線,地點位於中國四川,采用低阻力流線型設計,整個車頭的造型看起來非常科幻且優美。這個速度是什麽概念呢?簡單來說,目前的複興號從北京到上海需要5個小時,而這輛車投入運營之後兩個半小時就能從其中一個車站跑到另一個車站,速度已經和飛機相差無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比飛機更加便利,畢竟動車並不像飛機一樣,需要提前一個小時趕到車站進行值機。
圖為列車全貌
這種堪比科幻般的運行速度,主要來源於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的運用,該技術是利用高溫超導體在外磁場當中的自穩懸浮實現的,整個係統由下方提供磁場的導軌以及冷卻到一定溫度的超導體構成,雖然名字裏麵帶個高溫,但其實這一係統運行時要求降溫到零下196度,也就是液氮的溫度,之所以要叫高溫,是因為相對於接近絕對0度的零下296度來說,液氮的溫度的確更高,而冷卻要求的不同和使用材料的差距,也導致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研發的低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運行成本上有著很大的優勢。和目前已經在上海得到運用的磁懸浮列車相比,這一高鐵列車的技術要更加先進,車輛和軌道之間沒有任何直接接觸,這是因為它具備磁懸浮穩定的特點,簡單來說基本沒有導向輪的輔助車輛,也能夠借助磁場自動懸浮在軌道上方一定距離的空中,並且由於磁懸浮效應自帶的釘紮力,產生斥力的磁場,在車輛出現偏移趨勢時,反而會將車身拉回原來所在的位置最大化,因此其安全性能並不比輪軌鐵路更差,甚至要更加優秀,並且對乘客來說,由於沒有了和軌道之間的直接接觸,運行過程當中也不會發生較大的上下起伏,甚至很難感受到車輛正在運動。
圖為磁懸浮列車
從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磁懸浮技術來看,隻有中國,日本美國和德國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各國的研究路線也不盡相同,例如德國研究的是常導磁懸浮技術,追求在常溫下實現磁懸浮效果,但效率相對較低,而日本研發的則是電動製式磁懸浮鐵路缺點則是工程運用成本相對較高,並且在低速運行狀態下無法漂浮,必須有輪軌進行支撐,而美國方麵馬斯克提出的超級高鐵項目到現在依然停留在PPT上,因此中國的磁懸浮列車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運用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