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華上訴被駁回
資本大佬姚振華再傳訴訟進展。
(688090)近日披露,觀致西安、觀致汽車、寶能投資、姚振華相關判決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認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瑞鬆科技去年9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廣州瑞鬆北鬥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瑞北”)的相關訴訟請求基本得到法院支持,一審判決獲得勝訴。判決書顯示,被告觀致汽車、觀致西安向原告廣州瑞北支付5008萬元及逾期付款損失;姚振華、寶能投資對觀致西安所負判決第一項債務中的3714萬元及逾期付款損失向廣州瑞北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上述案件與觀致汽車拖欠設備款事項有關。
瑞鬆科技去年年初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廣州瑞北就其與姚振華、寶能投資的保證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索賠3714萬元及相應利息。
此前,因觀致西安未按照相關《設備采購合同》向廣州瑞北支付預驗收款。廣州瑞北向陝西省鹹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觀致西安及觀致汽車(共兩筆起訴,合計涉案金額3290萬元)。同時,因觀致汽車未按照雙方簽訂的《國內設備采購合同》向廣州瑞北支付預付款,廣州瑞北向常熟市人民法院起訴觀致汽車。三筆訴訟涉案金額合計3939.82萬元。
2022年2月18日,廣州瑞北、觀致西安、姚振華、寶能投資就前述兩筆合計涉案3290萬元的案件簽署《和解協議》。約定觀致西安或其指定主體承諾按照約定的還款計劃向廣州瑞北支付款項並由其關聯方姚振華、寶能投資提供連帶保證擔保。但觀致西安此後未按約定付款計劃支付首期款項200萬元。
2022年4月,瑞鬆科技對姚振華、寶能投資提起訴訟,要求對方立即履行連帶保證責任支付首期款項200萬元。
2022年8月,瑞鬆科技稱因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公司向羅湖法院申請變更訴訟請求為判令姚振華、寶能投資連帶償付2984萬元,並支付逾期付款損失及訴訟費用。與此同時,寶能投資也向羅湖法院提起反訴,請求法院判令自2022年4月30日起解除涉案《和解協議》。
2022年10月,羅湖法院一審裁決:《和解協議》於2022年8月10日解除。廣州瑞北隨即於上訴期內提起上訴。
2023年7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撤銷羅湖法院上述一審判決,判決姚振華、寶能投資向廣州瑞北連帶償付2984萬元並支付逾期付款損失。
根據上市公司此後披露,寶能係方麵並未執行上述判決的給付義務。
作為曾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積累千億資產的資本大佬,姚振華近年來卻陷入了債務危機。3月初,姚振華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4.32億元,執行法院為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以來,其陸續被多家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為了緩解債務,寶能係旗下多個資產被拍賣處置。
今年2月,寶能係所持前海聯合基金30%的股權被上海證券以3766.22萬元成功競得,這一價格較評估價6725.4萬元折價了44%。寶能係旗下多個資產陸續被擺上拍賣台,包括觀致汽車生產基地、上市公司股權等等。
相关阅读
- 365dni是真做還是假做啊《黑幫大佬和我的365日》假戲真做
- 諾安債市點評:債市需階段性關注央行態度的微妙變化
- 抖音直播場觀多少算正常 怎麽看直播
- 男生對你起了生理反應的眼神(說明他是真的喜歡你)
▶ 外資
1月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之間不變,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整體維持震蕩,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衝高回落,外資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外資月度日均成交額從2024年12月1906億元明顯回落至2025年1月1686億元。
▶ 基金發行與ETF申贖
1月偏股類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下降,1月主動與被動偏股基金發行份額283億份,較2024年12月362億份有所縮小。2024年12月,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較前一個月末增加680億份,混合型基金份額增加251億份,二者合計增加931億份。考慮到當月新成立份額後,估算12月偏股類老基金淨申購563億份,淨申購比例為0.88%。1月股票型ETF逆勢淨申購289億份,對應淨流入400億元,淨流入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442億元有所縮小。
結構上,1月淨申購較多的寬基指數ETF主要為A500、科創50、機器人ETF,創業板50淨贖回。
▶ 私募基金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5.2萬億元,管理隻數8.8萬隻,分別較2024年11月減少203億元和減少1663隻,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幅下滑。
▶ 融資資金
截至2025年1月24日,融資餘額1.80萬億元,當月融資淨流出553億元,融資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55%,處於2016年以來的98%分位。1月市場橫盤震蕩,融資資金轉為淨流出,融資融券平均擔保比例回升至261%。
▶ 限售解禁與股東增減持
1月重要股東增持65億元,減持148億元,淨減持83億元,淨減持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211億元明顯縮小。按照截至2025年1月27日收盤價估算,2025年2月解禁規模為5008億元,解禁規模較2025年1月大幅回升,不同板塊解禁規模來看,主板4660億元、創業板187億元、科創板111億元、北證51億元。考慮到2025年2月解禁規模大幅回升,未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淨減持規模有望小幅回升。
▶ IPO及再融資
以發行日期為參考,2025年1月有8家公司IPO,合計募資規模48億元,較12月前值91億元有所回落。按上市日期統計,1月定增發行募資規模291億元,較2024年12月前值245億元小幅回升。隨著IPO發行趨於正常化,未來IPO發行規模有望保持穩定,資金總需求規模或保持穩定。
3. 總結: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
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國內流動性來看,1月春節取現需求疊加稅期到來,資金麵波動較大,資金利率大幅抬升,春節之後有望得到緩解。海外方麵,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如期暫停降息,但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目前預期最早6月開始降息。另外,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征關稅落地,美元指數走高,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春節後市場短期風險偏好。股市資金供需方麵,1月股票市場可跟蹤資金供需緊平衡,資金供需規模均有所收窄,ETF逆勢淨申購成為1月主力增量資金。展望2025年2月,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回流也有望貢獻增量。
05
企業盈利和中觀景氣:關注業績預告落地後,政策與主題投資催化
1. 24年年報業績預告及工業企業盈利
截至1月31日上午,約有281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快報/報告,占全部A股的比例約為52.2%,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業績預告的形式存在。
業績向好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非銀、有色、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美容護理、汽車等。對比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期來看,超預期占比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銀行、非銀、汽車、通信、環保、輕工製造、家電等。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擴大,12月當月同比增速轉正。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同比下降3.3%,相比2023年的-2.3%降幅有所擴大。隨著政策 效果的持續釋放,單12月同比在較高基數背景下轉正至10.9%(前值-7.5%)。1-12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2.1%,當月營收較11月加快3.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出台後,四季度工業企業盈利恢複明顯,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三個月滾動來看,收入端增速擴大至4.0%(前值1.9%),利潤端降幅收窄至-2.8%(前值-14.9%)。
拆分結構來看,利潤率微降,成本下行,費用提升;量價同步改善。
12月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降幅收窄至-2.3%;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幅擴大至6.2%。費用提升,成本下行,利潤率微降。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6元,費用提升至8.59元,利潤率微降5.39%,前值5.40%。綜合來看,目前價格端拐點初現,有望推動後續盈利的邊際改善。
結構上,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利潤較快增長,“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
從工業企業三大領域來看,1-12月采礦業和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前值收窄,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來看,必選消費增速領先,中遊設備增速轉正,醫藥、TMT、可選消費、上遊資源品等降幅均收窄。
細分行業來看,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兩重”“兩新”效果顯著。
"1">="""">▶ 外資
1月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之間不變,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整體維持震蕩,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衝高回落,外資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外資月度日均成交額從2024年12月1906億元明顯回落至2025年1月1686億元。
▶ 基金發行與ETF申贖
1月偏股類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下降,1月主動與被動偏股基金發行份額283億份,較2024年12月362億份有所縮小。2024年12月,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較前一個月末增加680億份,混合型基金份額增加251億份,二者合計增加931億份。考慮到當月新成立份額後,估算12月偏股類老基金淨申購563億份,淨申購比例為0.88%。1月股票型ETF逆勢淨申購289億份,對應淨流入400億元,淨流入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442億元有所縮小。
結構上,1月淨申購較多的寬基指數ETF主要為A500、科創50、機器人ETF,創業板50淨贖回。
▶ 私募基金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5.2萬億元,管理隻數8.8萬隻,分別較2024年11月減少203億元和減少1663隻,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幅下滑。
▶ 融資資金
截至2025年1月24日,融資餘額1.80萬億元,當月融資淨流出553億元,融資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55%,處於2016年以來的98%分位。1月市場橫盤震蕩,融資資金轉為淨流出,融資融券平均擔保比例回升至261%。
▶ 限售解禁與股東增減持
1月重要股東增持65億元,減持148億元,淨減持83億元,淨減持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211億元明顯縮小。按照截至2025年1月27日收盤價估算,2025年2月解禁規模為5008億元,解禁規模較2025年1月大幅回升,不同板塊解禁規模來看,主板4660億元、創業板187億元、科創板111億元、北證51億元。考慮到2025年2月解禁規模大幅回升,未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淨減持規模有望小幅回升。
▶ IPO及再融資
以發行日期為參考,2025年1月有8家公司IPO,合計募資規模48億元,較12月前值91億元有所回落。按上市日期統計,1月定增發行募資規模291億元,較2024年12月前值245億元小幅回升。隨著IPO發行趨於正常化,未來IPO發行規模有望保持穩定,資金總需求規模或保持穩定。
3. 總結: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
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國內流動性來看,1月春節取現需求疊加稅期到來,資金麵波動較大,資金利率大幅抬升,春節之後有望得到緩解。海外方麵,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如期暫停降息,但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目前預期最早6月開始降息。另外,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征關稅落地,美元指數走高,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春節後市場短期風險偏好。股市資金供需方麵,1月股票市場可跟蹤資金供需緊平衡,資金供需規模均有所收窄,ETF逆勢淨申購成為1月主力增量資金。展望2025年2月,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同時融資資金回流也有望貢獻增量。
05
企業盈利和中觀景氣:關注業績預告落地後,政策與主題投資催化
1. 24年年報業績預告及工業企業盈利
截至1月31日上午,約有281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快報/報告,占全部A股的比例約為52.2%,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業績預告的形式存在。
業績向好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非銀、有色、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美容護理、汽車等。對比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期來看,超預期占比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銀行、非銀、汽車、通信、環保、輕工製造、家電等。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擴大,12月當月同比增速轉正。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同比下降3.3%,相比2023年的-2.3%降幅有所擴大。隨著政策 效果的持續釋放,單12月同比在較高基數背景下轉正至10.9%(前值-7.5%)。1-12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2.1%,當月營收較11月加快3.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出台後,四季度工業企業盈利恢複明顯,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三個月滾動來看,收入端增速擴大至4.0%(前值1.9%),利潤端降幅收窄至-2.8%(前值-14.9%)。
拆分結構來看,利潤率微降,成本下行,費用提升;量價同步改善。
12月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降幅收窄至-2.3%;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幅擴大至6.2%。費用提升,成本下行,利潤率微降。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16元,費用提升至8.59元,利潤率微降5.39%,前值5.40%。綜合來看,目前價格端拐點初現,有望推動後續盈利的邊際改善。
結構上,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利潤較快增長,“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
從工業企業三大領域來看,1-12月采礦業和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前值收窄,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來看,必選消費增速領先,中遊設備增速轉正,醫藥、TMT、可選消費、上遊資源品等降幅均收窄。
細分行業來看,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兩重”“兩新”效果顯著。
"1- 正月初八將現雙星拱月 2022年天文奇觀時間表
- 博彩股早盤普遍走低 金沙中國及銀河娛樂均跌近6%
- 消息稱蘋果與SpaceX及T-Mobile合作為iPhone添加星鏈支持
- 摩根大通:最大科技股暴跌不構成信用問題
- 哈薩克斯坦人口突破2028萬